最近很多游戏,都开始疯狂卷一件事儿——“史诗感”。
什么叫史诗感?就是把UI搞得金光闪闪,剧情CG做得跟好莱坞大片似的,再给你安排个拯救世界的剧本,让你扮演天选之子,干翻几个魔神,拿几件传说装备,让你觉得自己倍儿牛逼,仿佛人类文明的火种就掌握在你鼠标的左右键上。
玩家们也吃这套,为了一个闪着光的头衔,为了一个服务器唯一的坐骑,可以通宵爆肝,可以一掷千金。大家在虚拟世界里寻找认同,追逐强大,体验现实里无法企及的英雄梦。这没毛病,游戏的本质,就是提供一个“幻想的容器”。
但最近,我看完一个展览,一个关于真刀真枪的英雄的展览,突然觉得游戏里那些所谓的“史诗”,变得有点可笑,甚至有点可悲。
那个展览里,有四百多件文物,八百多张照片。它们不发光,没特效,甚至很多都破破烂烂,锈迹斑斑。
一把锈穿了的钢枪,据说它的主人握着它的时候才二十岁。一个搪瓷杯,坑坑洼洼,陪着主人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啃过冻土豆。一本被血浸透的笔记本,里面写的不是屠龙攻略,而是一句“等胜利就回家”。
讲白了,这就是一个大型“祛魅”现场。它把“英雄”这两个字从神坛上拽下来,剥开所有神话、传奇、伟大的外衣,让你看到里面最真实的血肉、恐惧和渴望。
看完这个,你再回头看看游戏里的“英雄叙事”,魔幻的地方就来了。
一、你的“牺牲”,不过是策划的KPI。
游戏里最常标榜的就是“牺牲”。为了公会,你放弃睡眠,带团开荒;为了拿“版本答案”的武器,你把版本更新以来的所有材料都砸了进去。听起来很伟大,对吧?
但你有没有想过,你所谓的“牺牲”,本质上是什么?是时间和金钱。这两样东西,对于游戏公司来说,就是DAU(日活跃用户)和ARPU(每用户平均收入)。
你熬的每一个夜,都是在为策划的年终奖添砖加瓦。你氪的每一单648,都是在帮公司的股价曲线做拉升。你的“牺牲”,是被精确计算过的。数值策划早就给你算好了,这个Boss需要多少人、多少时间、多少资源才能推倒,那个“史诗任务”需要你在线多久,点多少次鼠标。
你以为你在反抗命运,其实你只是在走一个设计好的迷宫。你的所有挣扎,都在后台数据的大屏幕上一览无余。
而展览里的牺牲是什么?是一去不回的青春,是再也无法兑现的承诺,是写给母亲却永远寄不出去的家信。那不是KPI,那是生命。是一条条再也无法更新的人生进度条。
把时间和生命划等号,本身就是对生命最大的不尊重。说真的,这事儿就离谱。
二、你的“敌人”,不过是行走的数据库。
游戏里的敌人,无论是恶龙还是魔王,看起来都面目狰狞,技能酷炫,仿佛下一秒就要毁灭世界。
但它们的本质是什么?是一堆代码,一个行为树,一个loot table(掉落列表)。它们没有信仰,没有家人,没有恐惧。它们的每一次攻击,每一次走位,都是程序员提前写好的脚本。你打败它,不是因为你的勇气和智慧,而是因为你的等级、装备和对它攻击模式的熟悉。说白了,你不是在战斗,你是在解一道数学题。
(当然,这只是我个人暴论,不爱听可以划走)
而那些照片里的敌人呢?他们是活生生的人,跟你一样有血有肉,有思想有组织。你面对的不是一个预设的程序,而是一个同样强大的、拥有钢铁意志的对手。胜利,靠的不是你比他多几点“攻击力”,而是靠组织、靠信仰、靠在极端环境下依然不崩溃的理智和勇气。
当一个十八岁的士兵在日记里工整地抄写宣言,而页脚画着家乡的枣树苗时,他面对的复杂和挣扎,是任何一个游戏大反派的背景故事都无法比拟的。游戏里的“邪恶”是扁平的,是标签化的,是为了让你“爽”而存在的工具。而现实里的对抗,是立体的,是残酷的,是你死我活的。
三、你的“荣耀”,不过是一串多巴胺代码。
当你终于拿到那把闪着金光的毕业武器,当你站上PVP的顶峰,你的确会感到快乐。这种快乐,本质上是多巴胺的分泌。游戏设计者深谙此道,他们用稀有度、排名、社交炫耀等机制,精准地刺激你的奖励中枢,让你欲罢不能。
这种荣耀,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下一个版本更新,你的神装可能就成了狗粮。另一个天才少年出现,你的竞技场排名就成了过去式。你追求的荣耀,本质上是租赁来的。它的保质期,由游戏公司的版本规划决定。
这真的很重要。我是说,这事儿真的、真的很重要。
展览里的荣耀是什么?是那面千疮百孔但依然屹立的战旗,是幸存者胸前挂着的勋章,更是我们今天能安心坐在这里喝着咖啡玩着手机的这份宁静。这份荣耀,不是数据,它融入了民族的血脉,写进了历史的骨髓。它不会因为“版本更新”而被淘汰,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沉淀而愈发珍贵。
所以,你看懂了吗?
我们今天在游戏里追求的所谓“史诗感”,本质上是一种“英雄主义的代餐”。
是资本用精美的技术,为我们这些在现实生活中被磨平了棱角的普通人,精心调配的一杯“英雄味”的含糖饮料。它好喝,上瘾,能提供短暂的慰藉和廉价的激情,但它终究是饮料。
而那个展览,是把一杯原浆的、未经勾兑的、甚至有点烧喉咙的烈酒,直接怼到你面前。它告诉你,真正的英雄主义,代价是鲜血、是眼泪、是告别、是把“普通人”的身份彻底抛弃。
我不是在批判游戏,我自己也玩。我只是觉得,我们得分得清什么是“产品”,什么是“精神”。
游戏公司卖给我们的是一个精心包装的“英雄梦产品”。它用声光电来麻痹你,用数值来捆绑你,用社交来PUA你,最终目的,是让你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。这不丢人,这是商业。
但我们作为玩家,得心里有数。
你可以为虚拟的胜利而欢呼,但别忘了那些为真实的胜利付出一切的人。你可以沉迷于装备的提升,但要明白,真正能保护你的,不是游戏里的护甲,而是那些用血肉筑成的长城。
那个展览的结尾有个问题:“如果生在他们的年代,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?”
这个问题……我想我们谁也无法轻易回答。
但至少,当游戏策划下一次再想用一个漏洞百出的剧情、几个强行煽情的CG来骗走我们的眼泪和钱包时,我们可以多一个反问的底气——
你这兑了水的“史诗”,也配和那些真家伙比?
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、文明的社会风尚,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。
顺阳网配资-正规的股票场外配资平台-线上最大的配资平台-低息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